靖难之役为什么叫靖难(是朱棣的蓄意谋反,还是奉天靖难)

其实根据字面意思来讲,靖难之役说白了就是扫平战乱,内祸的战役。就是因为朱弟赢了这场战役,最后朱棣赢了,然后这场战役的名字就必须有朱棣自己来命名,这衬托自己的正确性,以及在这场战役里面自己的绝对领导力,所以就把它称为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为什么叫靖难(是朱棣的蓄意谋反,还是奉天靖难)

自从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占领集庆以来,南京城的百姓,已经近半个世纪没有经历战火洗礼了。即便是当年不可一世的陈友谅,也只是打到城外的龙湾。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当时还仅仅是吴王的朱老爷子,就命令调集江南的几十万工匠,开始了大规模的都城修建工作。

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安乐窝,朱元璋可说是不惜血本。南京城居然有四重,从外到里依次是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

外城长度超过了一百二十里,大到可以把钟山、玄武湖和幕府山等都圈了进来。如果遇到外敌入侵,这可算是第一道屏障。当然,这个外城实在大得离谱,朱允炆能够派出的军队已经不多了,驻扎外城已经没有意义。

通常所指的南京城,就是内城,也叫京城,全长大约七十一里,在当时的世界上,它是规模最大、建筑水平最高的都城。今天,很多专家甚至说,这是可以与明长城及北京城相媲美的建筑杰作。其设计者,正是大明第一谋士刘伯温。

北平(元大都)原本只有十一座城门,还让徐达减少了两座。南京内城却有十三座城门:正阳门、通济门、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太平门和朝阳门。南京城里,还驻扎有二十万军队,而朱棣的全部兵马,也不过十来万。

朱棣的半蒙古化军团,善于打运动战,不善于攻城,在小小的济南城下,他打了三个月,却愣是让一个书生铁铉给打退了。

堂堂的大明京师—南京应天府,总不至于还不如一个济南吧。朝廷的将军再差,铁铉一个书生能做到的,他们不至于也做不到吧?况且,只要能坚持半年或者几个月,各地的勤王援军一来,就能和城内里应外合,对朱棣实行反包围了。当然,就算打到了南京城下,并不等于就能夺取这座城池。

想一想曾国藩的湘军,厉害吧?包围天京(南京在太平天国时期的名称)的五万人,都在十年战争中成了精锐的战争机器,但也是经过了四年血战,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才靠挖地道侥幸成功的。

朱允炆当时面临的形势,可比四百多年后的洪秀全好得多。他是大明帝国的合法继承人,他的圣旨可以号令天下;洪秀全只是造反者的领袖,口碑已经完全坏了。明朝的江山,大部分还在朝廷的控制之下;而洪秀全所能控制的,只剩一座空城。各地勤王的兵马,还在陆续向南京集合;而洪秀全显然做不到这一点,来到南京的军队,都是想收拾他立功的。

不过,正像李景隆之前说的,南京城可是朱元璋耗费毕生精力、辛苦建起来的,他和马皇后就埋藏在内城边上的钟山上。你朱棣在南京城大动干戈、荼毒生灵,对得起父皇和母后的在天之灵吗?你真的不担心百年之后,怎么去面对他们吗?你真的不害怕洪武大帝掀棺材板吗?

而对南京守将来说,铁铉在济南已经给你们做了示范动作。创意你们没有没关系,照着抄总会吧,让全城工匠加班加点赶工,给十三道城门上挂满先帝灵牌,让老四踩着进来不好吗?

但是,谁也不会想到,固若金汤的南京城、庄严神圣的大明京师、地球上最大最繁荣的都市,会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被人占领。这到底是南京城近百万市民的幸运,还是朱允炆透支人品的恶果?

历史一定会记住这一天,建文四年(1402)六月十三日。靖难叛军开到了南京城下。按朱棣的攻城水平和双方的实力对比,怎么着也得攻个百八十天吧。但是……

大约三个时辰之后,大队的燕军就杀进了明皇宫,奉天殿四处浓烟滚滚。

人类历史上最快的攻城纪录,就这样被朱棣刷新了。他打一个小小的济南,三个月都打不下来,打世界上最坚固的南京,居然用了不到三个时辰!

南京城里还有二十万军队,套用曹操先生的名言,就算摆上二十万个馒头让四殿下啃,他都得啃上半个月。但是,城破了,说什么也没有用了。

朱棣大军是从哪里进的呢?金川门。

不过,他不是强攻进去的,是被人放进去的。要来真格的,朱棣显然也没有这样大的本事。而防守金川门的主将,我们也不陌生。

他们就是两天前刚从燕军大营回来的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在那里,他们还被朱棣叫上,秘密地吃了一顿饭。

那么,是不是在这个饭桌上,他们就已经达成了某种交易?

是不是当这三人走出龙潭大营时,身份就已经变了,成了燕军的内应?

朱棣给他们开出的筹码是什么,能让他们下这样的决心?

世事难料,人心叵测。不过,坏事中也有好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相比此后的近十次劫难,此时的南京市民,无疑幸运得多了。当然,他们的幸运是以一个人的不幸为代价的。

这哥们儿不是别人,正是当朝皇帝朱允炆。他亲自安排的金川门守将,却打开大门迎接朱棣,让这位不擅长攻城的四殿下,指挥自己的几万骑兵,几乎毫不费力地就杀到了皇城下。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朱棣不善于攻城,却善于攻心,善于笼络一些是非观念不强、立场不坚定的将领,更可怕的是,这些人往往还掌握着关键权力。

不过,朱棣并没有马上进城,更没有亲自去抓自己的大侄子—他号称是来帮助皇上的,怎么能做那种缺德的事儿?朱棣首先派兵解救出了还被关在牢里的周王和齐王二人。

亲弟弟朱橚见到四哥,扑通跪倒,禁不住眼泪直流:“奸恶小人陷害我等弟兄,多亏大哥您相救,今日相见,就是我再生啊!”

朱棣也是百感交集,但眼下不是交流感情的时候。他平静地说:“这可不是我的本事,全靠父皇母后在天之灵保佑!”

随后,朱棣带着朱橚登上金川门,在这里遥控燕军的“救援”行动。

就在这时,紫禁城方向突然浓烟四起,火光冲天,城上的朱棣非常紧张和激动,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火速救火:我们千辛万苦进京,就是来解救皇上的,他要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做臣子的,不知道得多么难过!

那么,朱允炆去哪儿了?

二、天遂人愿,朱允炆离奇失踪

六月十三日,注定要写入历史。这一天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朱棣开始攻打南京城是这一天。

李景隆开金川门是这一天。

燕军占领南京是这一天。

皇宫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还是这一天。

明皇宫的大火,到底是谁放的?以往的历史,大都将原因归于建文帝,并且很少有人质疑。生命只有一次,但自杀的方式可以是五花八门。即便那个年代没有安眠药,无法安乐死,但肯定还有很多痛苦不大、风险不高、速度不慢、对环境没有多少危害的死法。为什么一定要自焚呢?

而且,朱允炆是出了名的孝子贤孙,他一把火烧了朱元璋辛辛苦苦修建起来的皇宫,用这种方法来自杀,到了九泉之下,是不想再见到皇爷爷了吗?

考虑到当时人对科学知识一无所知、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做焚烧皇宫这样的事,肯定有很多顾忌。

皇宫大火,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可以浑水摸鱼、偷梁换柱,谁可以随便抓一具尸体,就郑重宣布这是朱允炆的?

当然,就是我们的男一号朱棣了。

朱允炆在这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

据说,他首先亲手杀掉了向朱棣输送情报的内奸徐增寿(徐辉祖之弟),然后在宫中放了一把大火,把自己烧死了。

但更多人相信,他化装后逃跑了。放火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行踪。但是,逃跑一定得放火吗?烧了自己怎么办?

为什么不能是燕军进了皇宫后,没有抓着人,就放一把火制造事故现场呢?

《明史·本纪第四恭闵帝》记载:

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可见,最权威的版本,都不能确定朱允炆的生死,更说不清火是谁放的。

吹捧朱棣的《奉天靖难记》则完全是小说笔法,不足为信:

允炆欲出迎,左右悉散,惟内使数人而已,乃叹曰:“何面目复相见耶?”遂阖宫自焚。上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死矣。出其尸于火中,上叹曰:“小子无知,乃至此乎?”

托名刘伯温的《烧饼歌》中,则有这样的记录:

太祖则曰:“朕有六百年之国祚,足矣,尚望有半乎?天机难言,何不留锦囊一封,藏之于库,急时有难,则开视之,可乎?”

基曰:“臣亦有此意。”

民间传言,明太祖死后第四年(1402),在南京城破之时,这个锦囊还是被建文帝打开了。

当时朱允炆一边哭,一边从锦囊里面拽出一把剃刀,将自己的头发剃光了;拉出一套袈裟,把自己打扮成和尚;抽出一串佛珠,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又掏出一张寺院的度牒,藏在自己怀中。

接着,他在宫殿内放了一把火,随后就借着熊熊火光,转身迅速逃跑了。

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刘基去世时,朱标还活得好好的,朱允炆还没出生,朱棣也看不出要反叛。刘基怎么可能想到给朱家子孙留这一堆东西呢?他怎么不安排在京城埋伏几万精兵?

当天,救火的燕军,确实在宫中发现了一具被烧得五官模糊的尸体(多得是,随便挑),送到金川门让朱棣鉴别。

百忙之中的四皇叔,这时候又成了尸检专家。他跪下身来,用颤巍巍的双手在尸体上抚摸,大颗的泪珠不停地落下来,引发了现场一片哭泣声。

随后,朱棣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宣布,此人就是他千辛万苦前来保护的好侄子。他泣不成声地说:“万岁啊你真是好无知,我明明是来解救你的,你为什么要自杀呢?”(朱棣居然能一眼看出尸体是不是自杀,这功力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随后朱棣宣布,要厚葬皇上。这一招真是很妙,等于从法理上宣布了朱允炆的死亡,也为自己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这时候起,朱允炆是死是活,已经没关系了。

如果他真的死了,那他确实就是死了。

如果他真的没死,那也被朱棣宣布死亡了。

如果再跳出一个人自称朱允炆,朱棣就可以把他当作假冒的抓起来了—哪怕你确实就是朱允炆本尊。

朱允炆能不能活,已经不是自己说了算了;也就是说,他已经“被自杀、被死亡”了。至于他是否逃出宫,是当和尚还是当道士,其实已经根本不重要了。

况且,以这位仁兄的能力,在当皇帝的三年多时间里,都拿自己的四叔没脾气,跑出去打游击,就能打出成就,就能重新打回天下了?

先宣布你的死亡,再用一切手段把你真的搞死。就算你跑到西洋,也有办法把你抓回来。

朱棣宣布了大侄子的死讯之后,并没有立即进宫,而是在内城外的龙江扎营,作为指挥中心,同时颁出令旨,安抚民心:

洪武三十五年六月十三日,大明燕王令旨,谕在京军民人等知道。余昔者固守藩封,以左班奸臣窃弄威福,骨肉被其残害,起兵诛之,盖以维持祖宗社稷,保安亲藩也。于六月十三日抚定京城,奸臣之有罪者余不敢赦,无罪者余不敢杀,惟顺乎天而已。或有无知小人,乘机图报私仇,擅自挪缚,劫掠财物,祸及无辜,非余本意。今后凡首恶有名者,听人擒拿,余无者不许擅自挪缚,惟恐有伤治道,谕尔众咸使闻之。

请注意开头:建文的皇帝当不成,连年号都让朱棣给废了。这真是一位悉心呵护大侄子的好叔叔。

燕王进了南京,打着靖难的旗号,当然不会像后来的太平天国和曾国荃湘军一样奸淫掳掠。燕军军纪严明,行为得体。据说有一个士兵因为拿了小贩一双鞋没有给钱,就受到了“小小惩罚”—被拉出去砍了头。以后,这种事情谁还敢做呢?

朱棣还张榜公布了“左班奸臣”二十九名。黄子澄和齐泰这哥俩当仁不让,高居这份名单的前两位。靖难,就是对他俩发难;清君侧,清理的当然也就是这哥俩。其他还有礼部尚书陈迪、文学博士方孝孺、御史大夫练子宁、右侍中黄观等。不过,并非这个名单上的人都要清洗,朱棣最恨的,其实无非是“齐、黄”二人和方孝孺。但他既然答应了道衍,方孝孺就不能杀。

眼看朱允炆败局已定,很多官员也都改变了立场,准备在新政权领导下再就业了。兵部尚书茹瑺、吏部右侍郎蹇义、户部右侍郎夏原吉和翰林学士董伦等多位大臣主动请降,甚至被列入奸臣榜的郑赐、王钝、黄福和尹昌隆也前来归附,朱棣通通宽恕了他们,同时将顽固到底的徐辉祖、葛成、周是修和铁铉等人,列入第二批奸臣名单,并派兵在城内继续搜捕。

三、群臣“冒死”劝进,朱棣“被迫”登基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朱棣三个月都攻不下一个小小的济南,三个时辰却可以占领大明的首都、“燕子都难飞进来”的南京。

六月十四日,周王朱橚和曹国公李景隆带领一干文武大臣到了龙江大营。他们的表情是庄重的,他们的眼神是严肃的,他们的神态是虔诚的,他们的步伐是稳健的,他们的目标也是非常清楚的。

据说,他们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

他们要做什么呢,这么不惜一切代价?

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劝一个人做他早想做而且一定能做成的事情—劝他们的主子朱棣当皇帝。

但按照惯例,一定得三辞三让才行。朱棣很痛快地—把他们请了出去。

这不是害我吗,我靖难是为了清君侧,又不是为了当皇帝!

历史之中充斥着黑色幽默。每一次改朝换代的尾声,都要上演一出轰轰烈烈的劝进与反劝进的大戏。劝者一定是奋不顾身,将生死置之度外,不达目的不罢休;让者一定是坚定不移、软硬不吃,好像对方是挖好了火坑,等着自己跳进去一样。

表演的人尽兴,观看的人高兴。你好我好大家好。

一次不行,再来第二次,一拨不成,再换下一拨。锲而不舍,忙而不乱,乐而不疲,一定要让朱棣当皇帝。

第二天,朱能和丘福带领一帮武将,又来劝进。这帮老粗还带来了一份文字优美的劝进表,一看就是找枪手写的,估计他们自己都看不懂。而朱棣呢,则表现得非常痛苦、非常绝望,好像送给他的不是皇位,而是一杯毒酒,喝了马上就会七窍流血,去见朱元璋一样。武将们的劝说当然又失败了。

六月十六日,在京的所有亲王,也就是朱棣的所有弟弟和侄子,组成了一个豪华劝进团,在周王和齐王的带领下,再一次来到龙江。但朱棣面对亲戚们的苦苦哀求,态度依然很明确:不干!

最后,满朝文武百官不得不放出大招。他们不约而同、倾巢出动,在朱棣大帐外跪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大家商量好,这次主上要是还不答应,他们就跪着不起来;他再犹豫,他们就当场表演自杀,死给他看!

朱棣当然知道,这帮家伙肯定舍不得自己的命。但做戏的美妙,就在于双方都不点破。戏演到这份上该差不多了,朱棣终于勉为其难,“被迫”接受了百官的劝进,决定明日登基。群臣无不感激涕零,纷纷表示要为新帝肝脑涂地,付出一切,万死不辞。

朱棣也很清楚,自己占领的只是南京一座孤城,不早点登基号令天下,各地兵马打着建文的旗号联合反抗,一定够自己受的。

六月十七日这一天,天气晴好。朱棣换上了厚厚的龙袍—好在他有风湿病,怕冷不怕热。他率领亲随,准备打马进宫,去坐那个自己向往了几十年的位子。

人生真是变化无常。三年前的这时候,他还被困在北平,还睡在大街上,还倒在水沟边,还在认真扮演一个疯子的角色,以逃脱朝廷随时可能的迫害。今天,他就要登上大殿,坐在全世界最威严的地方,接受满朝文武的跪拜,成为这个国家的最高领袖。

从现在开始,本王,不,朕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朕做的每一件事,都足以给这个国家打个烙印。

朱棣越想越得意,越想越兴奋,越想越不淡定,就差从马上摔下来了。这时候,人群中突然站出一个人,挡在了他的马前!

朱棣身边的武士,马上抽出了长刀。

只见来人三十来岁,书生打扮,见到朱棣不卑不亢,不慌不忙,跪倒磕头:“翰林院编修杨荣参见燕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棣心里马上不乐意了。这个没眼色的,我马上就是一国之主了,你还这么叫。

杨荣问道:“敢问殿下,是准备入城,还是准备参拜孝陵?”

朱棣猛地打了个激灵,背后开始冒冷汗。糟糕,自己怎么把这层给忘了!

要说杨荣可真会演戏,其演技恐怕跟对面的大胡子有一拼。朱棣明明是奔着皇宫去的,孝陵也不是这方向。要说装,这恐怕是装的最高境界,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是提醒皇上应该做什么,而是把这个选择权留给他。

高,实在是高!

朱棣多聪明的一个人,立即接过话头说:“本王正准备前往孝陵。”这撒谎不带脸红的素质,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明明方向都错了。朱棣掉转马头,向郊外奔去。

太祖朱元璋已经归天四年,但对儿子朱棣来说,这居然是他第一次来参拜父亲的陵墓。四年之前,他被挡在了淮河边上,不让进京;这一次,他已经占领了这座城市,即将坐上父亲坐了三十一年的龙椅,心情真是百味杂陈。

他恭恭敬敬地磕头、行礼、参拜,不愿忽略任何一个细节,也不想留下任何一点遗憾。接下来,他马上有重要得多的事情要做。

终于参拜完毕了,朱棣准备吩咐卫兵牵马。但就在这时,一大票人围了上来。

这些伙计不是别人,正是朱棣的旧部和归顺的文武百官。他们把皇帝专用的法驾搬到了孝陵外,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哭着闹着请求他登辇。朱棣急忙表示,自己骑马就好了。他们不甘心,又祭出了撒手锏,纷纷表示如果燕王不答应,他们就跪着永远不起来,甚至要当场自杀,死给他看。

为了防止孝陵外平添几十具尸体,污染园区环境,破坏生态平衡,打扰父皇母后。这位四殿下迫不得已,终于听取了民众的心声,坐上了龙辇。

在山呼万岁声中,朱棣离开了孝陵,走上了通向权力顶峰的道路。他看到了燕军将士万分期待的目光,看到了南京百姓无比顺从的眼神,似乎也看到了大侄子极其悲愤的表情。

朱棣被抬进了久违的皇宫,来到了有些许陌生的大殿,在朝中大臣热烈的欢呼声中,走上了台阶,坐在了龙椅之上。

文武百官自然是本能地跪倒,认真地磕头,虔诚地欢呼。

一个新的皇帝,就这样诞生了;一个新的时代,也就这样开始了。三年前那个睡在大街上的精神病人,如今成了这个国家的主人;并且是华夏文明史上,第一个兼最后一个以藩王身份成功造反、当上皇帝的人。

但是,朱棣的辉煌征途并没有就此打住。成功?他才刚刚上路。

新帝登基,改元是非常重要的大事。翰林学士胡靖建议年号用“永清”,取“海晏河清,永享太平”之意,但朱棣觉得不妥,他想了想,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告诉众人:“就定为‘永乐’。”

我会向这个国家证明,我是比朱允炆更合适的国君。将来的你们,一定会感谢自己今天的选择。我要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勤政、自己的亲民,为大明的百姓带来永久的康乐!

这时候,朱棣已经度过了四十三岁生日。二十一岁那年,他从南京来到北平,并从此爱上了这座胡风深重的边境城市。经过二十二年的努力,他成功地把自己由皇子变成了天子,把老婆由王妃变成了皇后,把身边的一众下属变成了元勋,也把大哥朱标一家由显贵变成了钦犯。

世界上任何一位伟大的魔术师,都变不出朱棣这样的戏法。如果朱元璋九泉之下有知,真不知道会做何感想?

这三年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风大浪,远远胜过了绝大多数人的三十年。

华山资源网 Design By www.eoogi.com
广告合作:本站广告合作请联系QQ:858582 申请时备注:广告合作(否则不回)
免责声明: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集,仅供用于学习和交流,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后门、不妥请联系本站删除!
华山资源网 Design By www.eoogi.com

稳了!魔兽国服回归的3条重磅消息!官宣时间再确认!

昨天有一位朋友在大神群里分享,自己亚服账号被封号之后居然弹出了国服的封号信息对话框。

这里面让他访问的是一个国服的战网网址,com.cn和后面的zh都非常明白地表明这就是国服战网。

而他在复制这个网址并且进行登录之后,确实是网易的网址,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停服之后国服发布的暴雪游戏产品运营到期开放退款的说明。这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因为以前都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突然提示跳转到国服战网的网址,是不是说明了简体中文客户端已经开始进行更新了呢?